孩子耳聋基因异常,能够打疫苗吗?

来源: 2020/7/6 14:22:11 次阅读

最近有一些家长询问:“如果孩子做基因检测,发现有与耳聋有关的线粒体致病变异,可以打疫苗吗?“ 


看到这样的问题我很高兴,这说明现在的家长们已经有越来越高的知识水平和思考能力。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问题背后的一些相关知识,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您彻底解开心中的疑问。


首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,说说线粒体是怎么来的。


在几十亿年前,世界上还只有最原始的原核单细胞生物。有一天,发生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:一个单细胞生物一口把边上的另一个细菌给吃掉了,于是史上第一个真核细胞诞生了!目前所有的真核生物,包括动物、植物和真菌,都是这一个新细胞的后代。

然而,被吞掉的那个细菌并没有消失,细菌中和生产能量相关的部件,成了每个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——线粒体


为什么说耳聋有关的线粒体致病变异的人,不能够使用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?


与耳聋有关的线粒体致病变异,会使得这样的线粒体核糖体“返祖”,变得与细菌核糖体更加相似。


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(包括庆大霉素、新霉素、链霉素等)主要的杀菌方式,是抑制细菌的核糖体。核糖体是细菌生产蛋白质的地方,一旦核糖体被抑制,细菌不能产生新的蛋白,就马上要死翘翘。


但是,如果人的线粒体出现了类似细菌核糖体的变异,就有可能像细菌一样受到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攻击,造成细胞的能量不足,也会死翘翘。耳朵里面的神经细胞,包括传导声音信号的听神经,和与感觉身体平衡有关的前庭神经都会受到伤害,造成耳聋或者头晕目眩等。


按照目前的记录,一次普通治疗剂量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就有可能导致耳聋。所以,耳聋有关的线粒体致病变异的人,是不能够使用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的。


疫苗中为什么会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呢?

疫苗在制备的时候,一般都需要进行体外的培养。培养的过程就可能滋生乱七八糟的细菌,发生变质。所以在培养过程中,一般都要加入一些抗生素。


在早些时候,主要使用的是青霉素类的抗生素。但是有一部分人对青霉素极度容易过敏,非常低的剂量下都有发生危险过敏反应的可能,所以目前主要使用的是过敏可能性比较低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,包括庆大霉素、新霉素等等。所以孩子接种疫苗时,确实就会接触到一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。


疫苗中的抗生素的剂量是否真的能够产生副作用呢?


在医学行业里,有个说法叫“脱离剂量谈毒性,都是耍流氓”。举个例子:我们生命时刻不可或缺的氧气、水、食盐,如果剂量过大,都会有毒性甚至可能威胁生命,但是我们绝对不会因此就不使用氧气、水和食盐,对吗?


人类所知抗生素致耳聋事件,最低的报道是单次治疗用剂量。以比较知名的庆大霉素为例,其临床使用剂量为:成人80毫克/次,小儿3-5毫克/公斤体重/天。以5公斤体重的婴幼儿为例,其每天的治疗剂量至少是15毫克。


我国在2010版药典中规定:疫苗中如果添加了抗生素,那么最终成品中所有抗生素累计残留量不得超过50纳克/剂。那么1纳克是多少呢?1毫克=1,000微克=1,000,000纳克,1纳克相当于百万分之一毫克。假设某剂疫苗中的庆大霉素含量为50纳克,接种1剂该疫苗后进入体内的庆大霉素剂量,只是最低临床使用剂量(15毫克)的三十万分之一。


也就是说,我们正常情况下使用的抗生素。只有最低报道的影响听力剂量的数十万分之一。所以科学上,没有证据证明孩子用疫苗会增加耳聋风险。 

 

然而,不使用疫苗带来的危害却是极为确定的。


接种疫苗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在普遍采取的措施,疫苗的使用,大大延长了现代人的平均寿命。我能够理解爸爸妈妈们的担心,但是目前看来,即使对于有耳聋线粒体致病变异的儿童,正常使用疫苗应该也是收益远远大于风险的。


如果您的孩子目前已经使用过疫苗,也请不要过度担心。北京市疾控中心曾在2013年组织专家进行讨论,并下发了相应指导文件,原文件文字如下,供您参考:


小 结


①耳聋有关的线粒体致病变异的人,不能够使用治疗剂量的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。


②疫苗中的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只有治疗剂量的数十万之一。


③耳聋有关的线粒体致病变异的人接种疫苗,不会增加耳聋风险。


预约医生 官方微信
来院路线 TOP回到顶部